陸羽《茶經》成書何時?
陸羽《茶經》成書何時?
陸羽《茶經》何時開始撰寫?何時成書?沒有明確的文字可稽。一般認為《茶經》完成于公元780年,如果陸羽出生于729年,則《茶經》完成之年正是五十一歲;如果他出生于733年,則是四十七歲。根據《茶經》的豐富內容和凝煉的文字來看,似非青年時期所能勝任。
有人認為《茶經》成書于764年,根據陸羽傳:“上元初,更隱苕溪,閉門著書”,上元年號只有兩年,上元初當指760年,是說開始動筆撰寫,未必在當年就可以完成。據《茶經》“四之器”所說的煮茶風爐,在爐腳上鑄有古文“圣唐滅胡明年鑄”七字。滅胡是指唐王朝平定安祿山史思明叛亂的年份,在763年,所謂明年當指764年。因此可推斷《茶經》成書時間是公元764年以后的時期,并根據李季卿“宣慰江南”時,召請常伯熊煮茶,對常很欣賞,又有人推薦陸羽,請陸羽來后,李不以禮相待,使陸羽氣惱,“更著《毀茶論》”。論證《茶經》767年(大歷二年)到768年期間已在社會上流傳開了。
如果說《茶經》是成書于764年時陸羽只有31歲(或者27歲),就寫出這樣淵博的《茶經》,殊令人難以相信。實際上陸羽居住苕溪之后,住處時常變動,又時常外出,并非閉門著書(應以對著為是)。這可從皎然、皇甫冉和李冶等人贈詩中看出。陸羽外出從事研究茶葉的時間很多,遍游了江蘇蘇州、無錫、南京、丹陽、宜興和浙江的長興、杭州和紹興嵊縣等地,以后又到江西上饒。對茶葉采制、飲用和茶事深入研究和實踐,因而積累了豐富的茶事知識。更重要是在湖州時,得到顏真卿的支持,皎然的幫助,才有大量的文獻可以參考,《茶經》才能寫成。本文由安溪鐵觀音批發網http://www.rapidzik.com/收集整理(本批發網一市斤起按批發價發貨,個人少量購買可通過快遞做貨到付款,歡迎訂購)。李季卿宣慰江南時,召嗜好茶葉的陸羽煮茶或根據陸羽對宜興貢茶的推薦:“……野人陸羽以為茶香甘冠于他境,或薦于上。棲筠(李棲筠常州刺史)從之,始進萬兩!北阏J為陸羽已成為茶事權威。沒有《茶經》的出世,難成為社會權威。這樣推斷還是不夠全面的,因為陸羽擅長煮茶、品茶名聞各地也可成為一個權威人士,不必一定要著書,才可以成為專家。
據《茶葉全書》:“陸羽晚年處境甚佳,為唐皇所器重。以后為了尋求生活的玄奧,至七七五年成為一隱士,五年后即出《茶經》一書,八O四年逝世”。陸羽過江后的十年間,大都居無定所,周游各處,過著流浪的生活。據上饒《地方志》陸羽寓信城(現上饒)北三里,自號東崗子。性嗜茶,環居多植茶,因號茶山,茶山寺在城北隅,一名廣教寺,有陸羽泉。又據府志記述:“府城北茶山寺唐陸羽曾寓其地,即山種茶,有泉品為天下第四泉。其水似井傍山,色白味甘,是為乳泉,土色赤,又名胭脂井,長汀黎士宏改為陸羽泉”。江西婺源茶校劉隆祥,婺源茶廠王鐘音和上饒農業局同人考證,認為陸羽761年以后由苕溪(今浙江吳興)遷移到上饒來建寺定居種茶,照茶樹生長后采收加工所需時間,當在五年以上。然而認為《茶經》是在上饒時期茶山寺完成的,這根據也是不足的。陸羽在765年以后,較長期地居住吳興抒山妙喜寺與皎然成為忘年之交。并為湖州刺吏顏真卿(709—785年)。顏是唐室大臣,書法家,字清臣,先任殿中侍御史,后任湖州刺史,人稱顏魯公)所器重,推薦給唐王朝,任陸為太常寺太祝,這是很合情理的。顏魯公并為陸羽在吳興杼山修筑一座“三癸亭”。
《名勝志》載“三癸亭,在杼山,魯公為陸鴻漸建!逼鋾r為唐大歷八年癸丑歲十月癸卯朔二十一日癸亥落成。故名!额佌媲淙锿ぴ姟罚骸拌躺蕉嘤慕^,勝事盈跬步。前者雖登攀,淹留恨晨暮。及茲紆勝引,曾是美無度。營構三癸亭,實惟陸生故。高賢能創物,疏鑿皆有趣。不越方丈間,居然云霄遇。巍峨倦修岫,曠望臨古渡,左右苔石攢,低昂桂枝蠹,山僧狎猿狖,巢烏來枳椇,俯視何楷臺,傍瞻戴颙路,遲回未能下,夕陽明村樹!保ㄓ赫墩憬ㄖ、卷四十二、古跡四·湖州府》)
杼山:《名勝志》杼山高三百尺,周一千二百步。陸羽記云:夏后杼巡狩之所,亦名稽留山。僧皎然有杼山禪居寄吳處士筠詩。(《雍正通志》卷十二、山川四·烏程縣)(杼山又名寶積山,山上三癸亭現已不存)
皎然為長城(即古代吳興與長興之間)謝氏子,名晝。靈運十世孫,居湖州杼山。他撰有杼山集也稱晝上人集。
陸羽“更隱苕溪”是大家公認的。而對苕溪的地理位置和稱呼,自唐朝以來經歷了不少變遷,有必要加以說明。
苕溪是浙江吳興縣的別稱。溪有東西之分,二溪匯合吳興縣而入太湖。有時別稱為霅(扎)溪。因吳興縣境內苕溪、前溪、余不奚和北流水匯合而得名霅溪。
有的人稱陸羽是在霅溪上游的余杭縣(有時稱湖州),其地位相當于明、清時的湖州府,古今均是文化發達地方,管轄烏程(今之吳興縣)、武康、長興、安吉、德清等縣。吳興作為縣名始于民國元年(1912年)并烏程、歸安為吳興。解放后又分設湖州市。湖州市與吳興縣數分數并,至1981年撤銷吳興縣,并入湖州市。
陸羽專心研究茶事,因嗜茶又擅煮茶而出名。到生活較安定時候,則隱居杼山集中精力編寫《茶經》,但具體指出在其一年份刻印問世,也是沒有材料可作根據。本人推斷在765年時或此年之后,正是陸羽壯年期,精力充沛,到處收集茶事,到了775年以至780年的五年之間專心整理資料,編寫成書問世,這是《茶經》的具體成書年限,似較為可能。而且《茶經》能夠問世,得到顏魯公和皎然大力支持是分不開的,否則雖有書稿也無法抄刻印出。在這期間又參加了顏真卿的《韻海鏡源》的抄本,從這里得到許多資料。
在《陸文學自傳》最后提到陸羽寫了《四悲詩》又寫了《天之未明賦》,這是有感當時政事的寫作。著作還有《君臣契》三卷,《源解》三十卷,《江表四姓譜》八卷,《南北人物志》十卷,《吳興歷官記》三卷,《湖州刺史記》一卷,《茶經》三卷,《占夢》上、中、下三卷?梢婈懹鹬骱茇S富。但所寫內容則以當時吳興時政為題材較多。同樣也可推斷寫《茶經》的地點是在湖州杼山寺。當時湖州物質條件較好,是文化中心,刻印出版可能性較大。但寫《陸文學自傳》的年月作“上元辛丑歲子陽秋二十有九日”,我認為可能系唐德宗建中二年辛酉(781年)之誤,酉錯寫為丑。如此篇自傳是真實的話,在《茶經》問世之后,于辛酉(781年)寫自傳的作品較為合理。





鐵觀音價格表:極品鐵觀音|特級鐵觀音|陳年鐵觀音|一級鐵觀音|二級鐵觀音|三級鐵觀音|四級鐵觀音|感德酸香型鐵觀音|袋泡茶批發
